冬至餃子碗,陽晨人心暖
冬至餃子碗,陽晨人心暖
陰陽之至,陽氣始生,日南至,日短之至,日影長之至,故曰“冬至”。
古人認為:冬至,陽氣回升,天地陽氣開始興做漸強,代表下一個循環(huán)開始,是大吉之日。
冬至,是我國農(nóng)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(jié)氣,也是一個傳統(tǒng)接節(jié)日,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(jié)的習俗。冬至俗稱“冬節(jié)”、“長至節(jié)”、“亞歲”等。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,我國已經(jīng)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,它是24節(jié)氣中最早被制定出的一個,時間在每年的公歷12月21日—23日之間。
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,冬至被當做一個較大的節(jié)日,曾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說法,并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。冬至在古代的重要性,僅次于春節(jié),因而后來一般春節(jié)期間的祭祖、家庭聚餐等習俗,也往往出現(xiàn)在冬至。把冬至作為節(jié)日來過源于漢代,盛于唐宋,相沿至今。
冬至民俗:
祈福:《周禮春官·神仕》:“以冬日至,致天神人鬼。”目的在于祈求與消除國中的疫疾,減少荒年與人民的饑餓與死亡。
賀冬:《后漢書禮儀》:“冬至前后,君子安身靜體,百官絕事。”還要挑選“能之士”,鼓瑟吹笙,奏“黃鐘之律”,以示慶賀。所以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,親朋各以美食相贈,相互拜訪,歡樂地過一個“安身靜體”的節(jié)日。
祭祀: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,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,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。明、清兩代,皇帝均有祭天大典,謂之“冬至郊天”。宮內(nèi)有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的儀式,而且還要互相投刺祝賀,就像元旦一樣。
冬至飲食:
“天時人事日相催,冬至陽生春又來”。
時光匆匆,冬至不吃,更待何時?
北方地區(qū)有冬至宰羊,吃餃子、吃餛飩的習俗,南方地區(qū)在這一天則有吃湯圓、糯米團、長線面等習慣。
每逢節(jié)日,人們最開心的除了玩樂之外,就是吃喝了,何況冬至這個如此重要的節(jié)日。為了慶祝這傳統(tǒng)佳節(jié),也為了豐富陽晨員工們的文化生活,增進彼此間的友誼,展現(xiàn)陽晨公司對員工們的溫情關懷,在冬至這天,陽晨各公司為員工們準備了一桌桌美味暖心的冬至餃子,讓大家在陽晨也能感受到像家人團聚般的溫暖,在歡樂的餃子氛圍中,共同度過這個寒冷卻又溫暖的冬至。
在這天早晨,不分男女,不分部門,也不分領導和下屬員工,在廚房師傅們的地盤上歡樂而有序的忙碌著。揉面團的,搟餃子皮的,調(diào)餡料的,最壯觀的當然還是包餃子的隊伍,排排站的,團團坐的,大家熱情高漲,獻才獻藝,各式花樣的餃子在大家的手中拿捏自如,有的餃子花型真是別出心裁,感覺那已經(jīng)不是一個餃子了,而是一件制作精美的工藝品。當然還有極少數(shù)人雖然不會包餃子,但現(xiàn)場熱心討教、虛心學習的他們更值得夸贊,那一股認真勁兒絲毫不輸給平日的工作狀態(tài)。
有的分公司一兩百人,要讓大家都能吃飽吃好,包餃子可真算是一項浩大的工程了,再加上早晨有些寒冷,手腳受凍,但在大家的努力和堅持下,讓每個人都吃到了美味可口的暖心餃子。還有不少的幸運兒吃到了我們特別準備的鹽巴餃子、麻辣餃子、芥末餃子、硬幣餃子等,這些歡樂,平日里難得一遇。此時此刻,大家親密的就像相親相愛的一家人。
俗話說:“冬至不端餃子碗,凍掉耳朵沒人管”,我們都是心中充滿愛的陽晨人,也是一群被關愛、被溫暖的陽晨人。所以,在這個冬至日,我們大家一起來包餃子、吃餃子,在餃子的歡樂中一起度過一個難忘又溫暖的冬至節(jié)。
在這寒氣逼人的冬至,一碗熱氣騰騰的美味餃子,有沒有溫暖你?